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托班幼兒教育開展現(xiàn)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托班幼兒教育開展現(xiàn)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托育班有必要去嗎?
個人覺得沒必要。
該不該讓孩子上托班要取決于孩子本身的發(fā)育狀況。孩子語言能力很強,可以明確描述事情,或者表達個人想法的,而她也特別有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意愿時,哪怕不會吃飯上廁所,都可以去托班。
如果說話說不清楚,獨立能力比較差,或者特別依戀家人的,最好等到大些再去幼兒園。
究竟該不該讓孩子上托班?
該不該讓孩子上托班要取決于孩子本身的發(fā)育狀況。孩子語言能力很強,可以明確描述事情,或者表達個人想法的,而他/她也特別有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意愿時,哪怕不會吃飯上廁所,都可以去托班。
如果說話說不清楚,獨立能力比較差,或者特別依戀家人的,最好等到大些再去幼兒園。
個人認為孩子太小不建議去上托班,因為他什么都不知道,是有可能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
但是一些選擇讓孩子上托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
1、家里沒有高質量陪伴的人
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家里都是爺爺奶奶陪孩子的時間比較多,難免會有一些溺愛和不良的習慣,比如缺乏自理能力,吃飯都是要喂的;比如各種陋習:經??措娨暤?。
2、上幼兒園的提前準備
幼兒園每個班學生都很多,老師肯定照顧不過來,所以我想讓孩子通過托班來提前培養(yǎng)一下自理能力和獨立性,托班上學生比較少,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從而可以比較好的過渡分離焦慮時期。
可以上托班的,我們大寶就是18個月上托班的。
一開始的時候,老公不愿意,那時我們大寶生活蠻有規(guī)律的,早上睡到8.9點,下午1點睡到3.4點,晚上10點鐘左右也就睡了,也比較好帶。覺得這么小送托班孩子比較可憐。有了二寶家里就比較忙亂,矛盾又來了,于是決定送大寶上托班,那時才18個月。
現(xiàn)在3個月了,我認為是正確的選擇。
1.開始送去的時候,天天哭,三天以后就好了,因為里面有好多玩伴,每天還有不同的玩具,新鮮的玩法,她當然開心啦。
2老師對她蠻好的,和藹可親,她就有了安全感和依賴感,每天按時換尿不濕,定時喝水,每天的表現(xiàn)還有記錄,我們也放心不少。
3動手能力強了,自己喜歡擦桌子,自己可以自己吃飯了,也不像在家里嬌生慣養(yǎng),我們也就放心了。這樣大了上幼兒園應該問題不大了。
4我保證每天按時去接她,她也沒有失落感。
總之,上托班是沒問題的。關鍵要選好好的育兒機構,順便說一句,我們常州這樣的托班不貴,1800一個月,還是可以承受的。
究竟該不該讓小孩子上托班?
個人建議是不該去的,除非是家里面沒有大人看著,才讓孩子上托班兒呢,小托班兒雖然老師多,孩子少,照顧的比較到位,但是孩子太小,離開父母的照顧,他的心里是不健全的,最好還是在家里面看著孩子。等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在其上幼兒園。
1.該上托班。
2.現(xiàn)在孩子基本都是老人帶,老一輩使用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適合現(xiàn)代的小朋友。上托班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可以去進一步的拓寬孩子的視野,認識很多小朋友,可以學到很多新知識,有利于智商情商的培養(yǎng)。
3.有的孩子體質不太好,建議托班不要上,特別容易交叉感染。
小班家訪目的?
小班幼兒家訪目的。1.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幼兒在家園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的表現(xiàn)。通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教師能為家長提供適合于幼兒自身發(fā)展的建議,針對性強,有助于幼兒形成富有個性的健康人格。
2.有助于對有特殊問題的幼兒性格的塑造。通過家訪,找出造成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使孩子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如:性格內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等。
3.有助于家教經驗的分享。家長中也有許多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實際有效的經驗,不僅教師可以從中獲益很多,而且通過家訪,教師將這些經驗介紹給不同的家庭,使好的經驗得以分享,好的方法得以推廣。
4.有助于教師充分挖掘教育***,拓寬工作思路。教師通過走入孩子家庭,切身感受幼兒的成長環(huán)境,了解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等,適時充分地利用家長這個教育***。
5.有助于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并積極參與。當家長對幼兒教師一日的工作強度和難度有了深入了解,明確自身的責任后,便會自覺得對幼兒園各項工作予以配合。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托班幼兒教育開展現(xiàn)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托班幼兒教育開展現(xiàn)狀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venusilluminatedgifts.com/post/5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