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細心爸媽培育的幼兒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細心爸媽培育的幼兒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媽媽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就在旁邊護著,遇到這樣的該怎么辦?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是按照下面的方式處理:
首先,避免和老人的直接沖突。其實,大部分時候,老人也非常清楚孩子犯了錯,但出于對孩子的嬌寵,不希望孩子受到批評,甚至懲罰,這個時候,我一般會將孩子帶離老人,然后進行批評教育。這樣既給了老人面子,也能做到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管教,還可以避免跟老人發(fā)生沖突。
其次,多與老人溝通,人上了年紀,難免也有小孩子脾氣,老小孩老小孩就是這意思,跟老人說一次、兩次并不能起到效果,尤其是面對隔輩人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他們往往控制不住自己面對把媽媽批評教育孩子的行為。
第三,建立攻守同盟,當孩子犯錯誤需要接受批評教育的時候,想進各種辦法拉老人入伙,跟你建立同盟關系。比如孩子玩火的時候,對插座感興趣的時候,老人一般都比較緊張,拉著他們一起處理,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第四,只要不是體罰,暴力行為,老人一般還能接受。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事說事,可以嚴厲,目標直指錯誤,老人雖然心里肯能不滿意,但自己的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沒有收到體罰傷害,他們一般也就打個圓場了事。
切不可跟老人頂著干,也不能當著老人的面跟孩子說狠話,比如“你等回家來說”,這樣不但會激化矛盾,對于孩子的教育更加不利,每當犯錯的時候,他們不再會去想改正,而只會第一時間想到老人保護
我是一個為照顧女兒而辭職的全職菜鳥爸爸,也是一個十年教育行業(yè)的資深從業(yè)人員,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評論、留言、私信交流。
我記得我小時候調(diào)皮,被我媽揍的時候我就哭。哭著哭著要是有認識的人過來,我就哭的更大聲。要是這個人幫忙勸我媽一句,我就哭的再大聲一點。
我媽見別人在,又看我哭的那么大聲,礙于面子,就不繼續(xù)念叨我了。小時候不能體會老媽的心情,只知道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現(xiàn)在等我自己有小孩了,有幾次教訓娃的時候,爺爺和奶奶總是來護著,娃看到有人護著,就更加肆無忌憚的哭鬧,我只能作罷。可是,這樣子小孩子根本沒有聽進去我說的道理,以后還是會繼續(xù)犯錯。
所以到后來我就不唱黑臉了,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呢,我大多數(shù)時候都讓孩子爸出馬管教,這樣爺爺奶奶稍微會克制點,不那么護孩子。
其次呢,就是你要管教孩子的時候,盡量單獨相處??梢员е⒆拥脚P室去,關上門??。在這個獨立空間里,你可以慢慢跟孩子說,慢慢講道理。也能讓孩子明白不要指望別人來幫忙,做錯事情就該受到懲罰。
當然,最好是讓老公跟婆婆好好溝通下,因為長輩盲目護孩子不是愛孩子,而是慣孩子,寵孩子。溺愛的孩子大都叛逆,新聞、網(wǎng)上都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可以一一列舉給婆婆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我是兔媽
@兔媽虎爸育兒記
,喜歡可以點贊并加關注哦。(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謝謝)大部分的老人都是溺愛孩子的,無論他們對與錯,只要他們提出要求,老人都會無條件的滿足和答應。我們不能說老人不愛孩子,讓孩子養(yǎng)了一身的壞毛病,相反,老人是絕對愛孩子的,只不過他們愛的方式方法有些不當。
俗話說“隔輩親”,我理解老人的這種愛。它是一種十分深厚、細膩而又難以言表的感情。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老人不用再為生計奔波了,每天只是鍛煉鍛煉身體,養(yǎng)養(yǎng)花弄弄草,看看孩子什么的。他們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照顧孩子身上。老人基本上對孩子是有求必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慣的,寵的”
即使老人不對,作為晚輩的我們,從禮教上出發(fā),也沒有資格去指責他們。
出現(xiàn)問題就要解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好好的溝通一番,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老人有的,是照顧孩子的經(jīng)驗,吃喝冷暖,要比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細心;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有的,是針對當下教育孩子的理念。多和老人溝通,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因為大家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在老人的世界里,只有兒女和子孫,兒女子孫常伴身邊,那就是他們的幸福。而且,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對于老人的孝順也是給孩子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細心爸媽培育的幼兒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細心爸媽培育的幼兒教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venusilluminatedgifts.com/post/4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