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guān)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guān)于荀子教育思想2000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guān)介紹荀子教育思想2000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的異同如何分析?
性善也好,性惡也罷,只是圣人從不同角度對人性的不同體驗。但孟子與荀子的“發(fā)心”是高度一致的,都想現(xiàn)身說法,給人們指出一條通往彼岸的道路。
孟子是儒學(xué)“亞圣”,只所以提出“性善”論,是因為儒學(xué)倡導(dǎo)積極入世,對家與國高度負責擔當,建功立業(yè),留名青史的陽性學(xué)說。如果孟子提倡“性惡”論,還怎么能激發(fā)人性正能量呢?
荀子是道家的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之一,地位次于老子,只所以提出“性惡論”,是因為道家倡導(dǎo)出世修生養(yǎng)性的,把身體健康、精神愉悅等生活情趣生活質(zhì)量放在第一位的。荀子提“性惡論”,就是要告訴人們知惡避惡理念。這與佛教“性苦”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我們不必把目光放在“性善”“性惡”理論爭論上,浪費時間與精力,而應(yīng)該吸收他們的精華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服務(wù)。
(蔣榮清,2019.12.16)
孟子提出性善論,荀子提出性惡論,側(cè)重點不同,而目標相同。孟子的主張源自孔子,“民貴君輕”在思想上占據(jù)主流,政治主張是推行仁政;荀子提出的性惡論,主要是指人的本性之中的欲求應(yīng)該控制,所以推行“嚴格管理”的法治。
01.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其根本目標一致。
孟子提出性本善,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主張通過引導(dǎo)和教化,讓善在人心之中成長,讓善性得到發(fā)揚光大;荀子提出性本惡,主張通過引導(dǎo)和教化,限制人性中的本***求,控制惡發(fā)展的趨勢,讓人性中的惡向善轉(zhuǎn)化。
無論是孟子還是荀子,都是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他們提出的理論不一樣,但是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讓大家認同自己的觀點。在人性問題上的看法雖然不一樣,***取的方法不同,孟子是揚善,荀子是抑惡,但是最終的目標都是使“善”得到發(fā)揚。
02.性善論和性惡論的提出。
孟子提出性善論,主要是從道德角度出發(fā),認為人具有先天的善根,并以“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作為仁義禮智先天存在的根本,是人與生俱來的,需要發(fā)揚,所以人性本善。
荀子提出性惡論,從務(wù)實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人從出生開始就有著很深的欲望,表現(xiàn)在“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因為這些欲望的不滿足,才會出現(xiàn)紛爭和戰(zhàn)亂,必須要克制,所以人性本惡。
03.先秦的思想家們其實更加統(tǒng)一的觀點是人性本善變。
先秦諸子對人性易變都比較認同??鬃诱f:“性相近,習相遠”,告子說:“性,猶湍水也”,墨子主張人性如染絲,并說過:“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管子說:“民之從利如水之走下,于四方無擇也”。老子說:“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提出善惡之論的孟子和荀子,同樣承認人性不但變易不定,而且善端可得可失,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欲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亦,君子存在”;荀子說:“可以為堯禹,可以為桀跖,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nóng)賈?!泵鞔_肯定了人性的多種可能性和變易性。
04.結(jié)語。
性善論和性惡論,終究都有一些偏頗,也都存在道理。我認為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且處理人性問題的手段和方法不同,這是兩個人和兩種觀點的最大區(qū)別。相同之處就在于,他們想要實現(xiàn)的目標一致,一方面就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另一方面就是揚善抑惡。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判斷善惡的標準也不一樣,所以,人本惡還是本善,怎樣才算真善真惡,是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
如何去評判一個人是善還是惡?評判善惡的金標準,應(yīng)該是看這個人是否自私自利。(為了生存,努力工作,合理所得,養(yǎng)家糊口,不能看做是自私)。
有人主張本善論,其積極的一面是鼓勵人們一心向善。消極的一面是看不到人性惡的一面,不利于加強人性的改造,不利于社會進步。
有人主張本惡論,強調(diào)人性的黑暗面,提醒人們加強人性改造,消極的一面是看不到人類的光明前途。
總之,人之初沒有善惡之分,善惡是后來社會因素決定的。
孟子和荀子都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xué)派的重要的代表人。但他們在人性的本質(zhì)存在很大分歧。孟子主張“性善論”而荀子則與之相反,相提出了“性惡論”。那么孟荀關(guān)于人性的觀點有什么異同呢?
首先,從本質(zhì)上來說,兩者同屬于唯心主義范疇
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認為人的善惡觀念是與生俱來的。
孟子提倡性善論,認為“善”是人先天固有的,他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蓖瑯?,荀子也認為“惡”是人先天固有的,他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strong>孟荀兩者都認為人性的善與惡是與生俱來的,而且他們兩者也都認為人性的可以通過后天的經(jīng)歷改變的。
▲孟子畫像
其次,兩者都贊同后天經(jīng)歷會影響人性
我們先來看孟子的觀點。如果“人性本善”,那為什么天下還有那么多惡人呢?對此孟子用一個比喻回答了這個疑問,他說:“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顆;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本拖袷撬畷艿缴降挠绊懸粯樱?strong>人性也會受到外部的影響。同樣,荀子在提出“性惡論”的時候也會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人性本惡”卻還是有許多圣人呢?對此,荀子是解釋是,外在的“禮”改造了或是說掩蓋了人性的惡。所以,荀子說:“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p>
▲荀子畫像
最后,孟荀的觀點都是片面的
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片面地把人性歸作善與惡兩類,并作為人的本質(zhì)特征,而忽略了人的本質(zhì)是復(fù)雜的,是由多種因素所的決定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荀子教育思想2000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guān)于荀子教育思想2000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guān)文章,保證您的權(quán)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venusilluminatedgifts.com/post/104343.html